爆破器材 /oa 乳胶基质危险性分级技术发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41 为规范乳胶基质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建立了统一的乳胶基质危险性分级管理方法——《试验和标准手册》试验系列8。目前,我国关于乳胶基质安全管理的研究较少,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因此,对比分析了乳胶基质危险性分级程序的研究和发展过程,探索了相应试验方法的研究过程。发现采取最新版的乳胶基质危险性分级程序可避免试验的偶然性,通风管试验的改进和最小自持燃烧压力试验的增加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乳胶基质生产和管理的经济成本。讨论了对乳胶基质危险性的基本认识以及展望了分级技术发展前景,可为国内乳胶基质危险性分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2024年10月11 00:00 2024年05 1 7 0 张宇<sup>①</sup> ,马智勇<sup>②</sup> ,程志鹏<sup>②</sup>,徐森<sup>②③</sup>,吴星亮<sup>②</sup> JHX-1不敏感传爆药的起爆与传爆特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895 聚黑烯-1(JHX-1)是一种新型的不敏感传爆药。采用水悬浮工艺制备了JHX-1,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炸药药柱,利用电测法测试了JHX-1的爆速、临界爆轰直径以及爆轰增长距离。结果表明:JHX-1具有较低的机械感度,摩擦感度最高为8%,撞击感度最高为4%;97%理论最大密度时的爆速为(8 432±25)m/s;临界爆轰直径小于5 mm,在临界起爆压力下,爆轰增长距离不大于18 mm。JHX-1在保持不敏感性的同时,具备了良好的起、传爆稳定性。 2024年10月11 00:00 2024年05 8 12 0 王波<sup>①②</sup>,黄亚峰<sup>①</sup>,田轩<sup>①</sup>,杨雄<sup>①</sup>,杨惠<sup>①</sup>,王永顺<sup>①</sup>,赵东奎<sup>①</sup> 大型激波管产生的长持时冲击波的特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31 为得到长持时冲击波,在大型激波管高压段2个位置预设TNT和预充高压气体,进行了压力测试,并得到了测点处的压力时程曲线;又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上述工况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参数校正;然后,对不同工况产生的冲击波特性进行仿真研究;最后,明确了不同装药位置、装药量、预充高压气体压力和泄压口长度对冲击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2处TNT装药,装药量和泄压口长度不变时,峰值超压和超压时长随着预充高压气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峰值到达时间不一定降低;当预充高压气体压力和泄压口长度一定,2处TNT装药量增幅不大时,峰值超压和峰值到达时间会降低,但超压时间增加;同时增加TNT装药量和预充高压气体压力,会提高峰值超压,但对超压时长的影响不明显;当TNT装药位置为1个,装药量和泄压口长度一定时,预充高压气体压力增大会增加超压时长和峰值压力,与2处装药位置时规律一致,但冲击波的峰值到达时间降低;当其余条件不变时,减小泄压口长度会增加峰值超压压力,但是峰值到达时间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2024年10月11 00:00 2024年05 13 20 0 程建华<sup>①</sup>,孟兵兵<sup>②</sup>,王辉<sup>①</sup>,顿志林<sup>①</sup>,张新生<sup>①</sup>,郭帅房<sup>②</sup> 梯形内嵌多方孔模块发射药的打印制备及定容燃烧性能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891 为了设计和制备弧厚小、燃烧时间短、渐增性好的新型发射药,以12.7 mm枪弹装药为对象,设计了梯形内嵌多方孔结构,采用直写成型工艺制备了外层弧厚不同、内嵌多方孔结构的梯形模块发射药。发射药长41 mm,内嵌方孔单边长为0.4 mm,内孔个数为3 105。通过密闭爆发器试验,研究了模块发射药和制式药/模块发射药混合装药的定容燃烧性能。结果表明:打印发射药燃烧正常,在相对压力<i>B</i>&gt;0.2后,外层弧厚为1.0 mm的模块发射药的动态燃烧活度相对外层弧厚为0.5 mm的下降较缓;当混合装药质量比为5∶5时,分裂点后移,燃烧渐增性较好;打印发射药在爆发器内燃烧时间小于8 ms,与制式药燃烧时间相当,能满足小口径武器快速燃烧的要求。 2024年10月11 00:00 2024年05 21 27 0 吉小旺<sup>①</sup>,凡文蕊<sup>①</sup>,李纯志<sup>②</sup>,龙义强<sup>③</sup>,周伟良<sup>①</sup>,肖乐勤<sup>①</sup> HATO机械感度和热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23 为了研究5,5’联四唑-1,1’二氧二羟铵(HATO)机械感度、热感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4种不同粒度的HATO颗粒。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HATO的粒度和表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HATO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BAM撞击感度仪及BAM摩擦感度仪对不同粒度、不同温度HATO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进行了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不同粒度HATO的热分解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粒度HATO的X射线衍射峰的位置与 HATO原料的保持一致,证明小粒度HATO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改变。随着粒度的减小,HATO 的机械感度先升高、后降低。认为机械球磨法得到的小粒度HATO表面缺陷增多、结构完整性降低,受到外力作用时,样品内部的活性中心增多,提高了热点产生的概率。但随着粒度的进一步减小,HATO颗粒之间的孔穴及孔隙率也急剧减小,颗粒结构越来越密实,形状更加规则,减少了热点源和热点产生的机率。因此,当HATO粒度过小时,机械感度反而降低了。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HATO的机械感度增高,但撞击感度与摩擦感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热感度方面,小颗粒HATO的起始分解温度提前,活化能减小,热稳定性降低。 2024年10月11 00:00 2024年05 28 37 0 王艳茹<sup>①</sup>,吴星亮<sup>①</sup>,吴三震<sup>①</sup>,熊友强<sup>②</sup>,方鸣坤<sup>①</sup>,国志静<sup>③</sup>,徐森<sup>①④</sup> 雷电预警在爆炸品生产企业中的工程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894 以爆炸品生产企业雷电环境和雷电预警系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项目10 km半径范围内的雷电环境、已建设雷电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和所发生雷电灾害的损失类型,探讨了提升雷电预警系统准确率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雷电预警信号进行微电子设备的主动防雷。研究的爆炸品生产企业处于雷电灾害频发区域,雷电主要集中发生时段为每年的3~9月,雷电日分布在16时至次日8时,地闪强度主要集中在120 kA以内,闪电电涌侵入、闪电静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造成电气及电子设备多次损坏。研究发现,对项目划定目标区域、预警区域和警示区域,综合利用多元化气象资料和融合雷电预警方法,可提高雷电预警的准确率;利用雷电预警信号自动断开与恢复供电线路,采取线路物理隔离措施增强微电子设备对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可减少雷电灾害损失。 2024年10月11 00:00 2024年05 38 43 0 刘杰<sup>①</sup>,郭军成<sup>②</sup>,胡秋红<sup>②</sup>,王光明<sup>①</sup>,熊引<sup>②</sup> 硝酸四氨合铜对n-Al/MoO<sub>3</sub>纳米铝热体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14 为了提高n-Al/MoO<sub>3</sub>纳米铝热体系的增压能力,改善能量释放性能,合成了高能产气组分硝酸四氨合铜(TACN),并将TACN复合入n-Al/MoO<sub>3</sub>体系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和微观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DSC-TG)联用技术探讨了各体系的热反应路径。使用高速摄像机和密闭爆发器分析了纳米铝热体系的火焰增长与传播和压力输出特性,评估了TACN的加入对n-Al/MoO<sub>3</sub>体系的能量释放速率和增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l/MoO<sub>3</sub>体系中加入的TACN能够在铝热反应的温度前放热分解,有效活化纳米铝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界面,从而降低体系的初始反应峰温度。此外,TACN的加入显著增强了n-Al/MoO<sub>3</sub>体系的能量释放和压力输出性能。当TACN的质量分数为6%时,n-Al/MoO<sub>3</sub>体系的火焰增长速率和火焰传播速率分别增加了32%和30%,峰值压力和增压速率分别提高了26%和70%。综上所述,TACN可提升n-Al/MoO<sub>3</sub>纳米铝热体系的压力输出,并调控体系的能量释放性能。 2024年10月11 00:00 2024年05 44 49,54 0 刘平<sup>①</sup>,雷钫琴<sup>①</sup>,余杰<sup>②</sup>,刘旭文<sup>③④</sup> 不同起爆方式对水下炸药能量输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39 为了研究不同起爆方式对大当量水下战斗部装药爆炸能量输出的影响,在大型水域开展了20 kg级装药战斗部水下静爆实验,测试了不同起爆方式下水中爆炸的能量输出。结果表明:改变起爆方式,可使装药在爆炸近场的水中爆炸能量(冲击波超压、冲击波能和总能量)输出有较大的变化。其中,端面起爆方式下,水下爆炸近场<i>R</i>=6 m处的冲击波超压、冲击波能和总能量可达到理想球形爆轰的97.3%、 81.2%和93.5%。可见,在装药形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改变起爆方式即可实现战斗部结构优化,达到最大能量输出。但起爆方式对炸药的冲击波超压和能量输出的影响存在区域效应,当<i>R/r</i>=12.00时,端面起爆与理想球形爆轰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相当;当<i>R/r</i>=16.77时,不同起爆方式下炸药的冲击波能、气泡能和总能量相差不大,起爆方式对炸药能量输出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2024年10月11 00:00 2024年05 50 54 0 刘燕,雷勇涛,童宗保,江自生,刘智华,李文娜 考虑采空区稳定性的矿柱回采爆破参数的优化与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20 为安全、高效地回收大型贯通采空区残留的厚大矿柱资源,应用LS-DYNA软件对炸药单耗和排间延时进行数值模拟并优化。依据Von Mises屈服准则,分析在不同炸药单耗和排间延时条件下孔底单元的等效应力、采空区底板单元的峰值等效应力和峰值振速。使用优化后的方案进行爆破,对采空区围岩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分析采空区的稳定性。采用Split-Desktop 4.0软件对爆堆进行块度分析。结果显示:峰值等效应力和峰值振速均与炸药单耗正相关;排间延时对等效应力的影响不显著;峰值振速随排间延时的增大呈先降低、后小幅波动的变化。当炸药单耗为1.32 kg/m<sup>3</sup>、排间延时为100 ms时,单元的等效应力达到爆破破碎效果,且爆破振动未对采空区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将优化后的炸药单耗和排间延时应用于矿柱回采爆破,采空区底板的实测峰值振速为14.39 cm/s,满足矿山巷道安全标准,保证了采空区的安全稳定;爆破大块率由8.00%左右下降到4.28%,提升了爆破效果。 2024年10月11 00:00 2024年05 55 64 0 费鸿禄,陈坤,聂寒,袁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