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器材 /oa 双螺杆捏合方式制备的三基发射药的流变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56 为掌握三基发射药连续化捏合工艺中药料的流变特性,提高工艺模型的准确性,按照三基发射药代料配方制备了预混药料,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对预混药料进行捏合,并通过专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测试捏合后药料的流变特性。分别改变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和捏合温度、药料的固含量和溶剂比,分析以上变量对三基发射药流变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螺杆捏合后,药料的本构方程与Carreau-Yasuda本构模型拟合程度较高;一定范围内,螺杆转速或捏合温度的提高会使捏合后的药料的剪切黏度降低;同时,螺杆转速的提高会使药料的停留时间减少,而过短的停留时间会导致捏合后的药料的黏度上升;固含量的增加或溶剂比的减小会使捏合后的药料的剪切黏度增大,而黏度增大会使药料的停留时间增长,一定程度上使药料受到更充分的捏合作用。 2025年01月09 00:00 2025年01 1 6 0 王景澄,谢中元,刘晶 对称双线性起爆下爆轰波的轴向传播特性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61 利用爆轰波的碰撞可在药包中产生聚能效应,从而改善爆轰效果。为分析爆轰波碰撞聚能特性,首先,基于爆轰波碰撞理论,推导了对称双线性起爆下条形药包中爆轰波的轴向传播速度;其次,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爆轰波的轴向传播特性;最后,利用连续压导探针对药包中心轴线处的爆速进行测定,并对爆轰波在轴向达到稳定时的爆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爆轰波在轴向的传播达到稳定后,马赫波传播速度接近导爆索的爆速,马赫杆占据整个药包直径,并以近似平面波的形式稳定传播。数值计算与现场实验得到的爆轰参数相近,均与导爆索的设定值相当,且爆速比铵油炸药的设定爆速高出60%左右,爆压高出160%左右。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实验得到的爆轰参数互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双线性起爆技术能显著提高炸药的爆轰性能,实现爆轰波的聚能效应。 2025年01月09 00:00 2025年01 7 13 0 李昱锦<sup>①</sup>,缪玉松<sup>①</sup>,李斌<sup>②</sup>,黄飞飞<sup>①</sup>,葛帅<sup>③</sup>,杨涛<sup>①</sup>,吴佳怡<sup>①</sup> 点火延时对褐煤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51 煤炭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煤尘爆炸安全隐患。采用哈特曼管装置开展了不同点火延时条件下褐煤粉尘的点火实验,研究了煤尘的点火临界特性。基于最小点火能变化特征,探究了不同点火延时条件下煤尘爆炸火焰的形态特征和传播规律。结合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分析了煤尘的扩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煤尘的最小点火能随着点火延时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当点火延时为90 ms时,煤尘最小点火能达到最低,为244 mJ;在点火能量1 280 mJ条件下,点火延时为90 ms时,火焰最明亮,呈蘑菇云状态,前锋面高度最高。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证明,点火延时90 ms附近,煤尘分散较好。 2025年01月09 00:00 2025年01 14 20 0 吴豪,杨振欣,张婷,许张归,史学强 工艺参数对空心药柱压制成型后回弹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60 针对解决高聚物黏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s, PBX)粉末压制成型后药柱回弹量过大,导致药柱密度分布不均匀并影响药柱质量的问题,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炸药粉末模压成型方法,采用Shima-Oyane材料模型,建立了JOB9003空心药柱压制模型,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空心药柱压制成型后回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hima-Oyane材料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空心药柱压制后的回弹量。在轴向上,药柱的回弹量表现为两端大、中间小;在径向上,内、外圆区域回弹量波动较大,中间层区域变化较小。当压制力20 MPa、保压时长60 s、压制速度2 mm/s时,药柱的回弹量最低,为0.271 mm;平均相对密度最大,为0.974。此时,药柱的致密化程度高,成型质量较好。 2025年01月09 00:00 2025年01 21 27 0 卢洋<sup>①</sup>,李自胜<sup>①</sup>,肖晓萍<sup>②</sup>,赵海波<sup>①</sup> 响应面法优化球扁药脱硝工艺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85 为探索工艺参数对球扁药脱硝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设计优化球扁药脱硝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分析了脱硝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梯度硝基球扁药爆热的影响;利用显微拉曼技术研究了梯度硝基球扁药的微观结构组成;并采用密闭爆发器实验对脱硝前、后球扁药的定容燃烧性能进行研究。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结果均表明,影响梯度硝基球扁药性能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脱硝剂质量分数。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脱硝工艺参数与梯度硝基球扁药爆热之间的模型相关系数为0.978 5,且实验验证所得爆热与响应面模型预测的爆热基本吻合,表明优化得到的响应面模型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拉曼表征结果表明,梯度硝基球扁药表层硝酸酯基的分布由表及里呈梯度递增趋势。通过调节工艺参数,使得梯度硝基球扁药的爆热和燃烧渐增性大范围可控,为梯度硝基球扁药性能的精准调控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2025年01月09 00:00 2025年01 28 35 0 王欣雨<sup>①</sup>,彭智华<sup>①</sup>,顾玉乐<sup>①</sup>,范红蕾<sup>①</sup>,李世影<sup>②③</sup>,李纯志<sup>④</sup>,王晓倩<sup>⑤</sup>,肖忠良<sup>②③</sup>,吴晓青<sup>①</sup>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硝酸铵溶液析晶点检测系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54 为解决膨化硝铵生产线水相溶液质量自动检测的问题,根据生产线现场条件,设计了水相溶液质量自动检测系统。通过研究不同深度学习算法对硝酸铵析晶状态判定的准确度发现,EfficientNet算法的准确度最高。对EfficientNet算法进行改良,上调每层特征通道数,在深度上删去了多个MBConv层,减小参数量,降低FLOPs,加速检测,使系统自动测量的析晶点温度与人工测量的平均误差小于0.3 ℃。结果表明:系统可准确测量硝酸铵水相溶液的析晶温度及密度,并自动生成硝酸铵水相溶液检测报告;同时,实现数据的追溯和查询,并对异常数据进行标记,满足生产需要。 2025年01月09 00:00 2025年01 36 40 0 魏周华<sup>①</sup>,王清华<sup>①</sup>,何锋军<sup>①</sup>,党创刚<sup>①</sup>,田璐<sup>②</sup>,孙伟博<sup>②</sup> 延时起爆装置可靠点火技术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64 延时起爆装置是燃烧转爆轰(DDT)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某型子弹药延时起爆装置的技术特点是:导爆索完成传爆,将爆轰信号传递给装置的点火药室;点火药室在外力的作用下打开传火通道,通过点火药的燃烧完成延时功能;同时,点火药的能量通过传火通道传递给炸药;炸药在管壳的束缚下实现DDT过程,输出稳定爆轰。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出现硼/硝酸钾点火药未点燃钝黑-5炸药、未可靠输出爆轰等现象。因此,为实现可靠点火并输出稳定爆轰,根据DDT技术的特点,完善硼/硝酸钾点火药的装药结构设计,即在点火药装药的输出端面上设置中心孔。当点火药燃烧阵面到达小孔后,燃烧产生的能量就能够通过打开的传火通道持续传递给炸药,减少起始阶段的能量逸散,达到提高炸药起始能量的目的,使得炸药向不稳定燃烧过渡,在金属管壳的束缚下实现炸药的弱爆轰,进而成长并输出稳定爆轰。通过对硼/硝酸钾点火药装药的重新设计,提高了某型子弹药延时起爆装置产品作用的可靠性。 2025年01月09 00:00 2025年01 41 45 0 缪迎兵<sup>①</sup>,谢锐<sup>①</sup>,王倩<sup>②</sup>,许建兵<sup>②</sup>,叶迎华<sup>②</sup> 一种地震勘探用数码电子雷管引火药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73 研发了一种用于地震勘探的数码电子雷管引火药。该引火药由2种药剂以及各种添加剂通过掺杂工艺优化配比、鼓混而成,在发火电阻的弱能量刺激下能够快速、可靠地点燃,从而使另一种药剂快速反应形成爆轰,实现雷管作用时间的微秒级延期。结果表明:采用掺杂工艺,通过优化鼓混时间和增加消泡剂的质量,制得了引火药剂,并装配成雷管,起爆后测得雷管作用时间可满足最大延时≤250 μs、极差≤80 μs的要求。 2025年01月09 00:00 2025年01 46 49 0 段林庆 隧道爆破振动波形预测方法的构建及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30 基于单孔柱状药包振动波形函数,依据Blair的非线性叠加理论,利用回归分析将自由面对峰值振速的影响考虑在内,构建了群孔毫秒延时爆破振动波形的预测方法,并应用于隧道爆破段间延期时间的优选。结果表明,群孔毫秒延时爆破振动预测波形与实测波形相比,波峰数量与振动持续时间相同,峰值振速相对误差均小于10%,频谱形状相似,能量分布规律相同。实际工程中,当延期时间为10 ms与20 ms时,会产生峰与峰的叠加,导致振速增大;当延期时间为40 ms与50 ms时,各段波形基本不叠加;当延期时间为30 ms时,振动控制与爆破效果最佳。所建立的爆破振动波形预测方法可应用于隧道爆破工程中延期时间的优选。 2025年01月09 00:00 2025年01 50 56 0 熊海涛<sup>①</sup>,何理<sup>①②</sup>,王朝振<sup>③</sup>,赵永明<sup>①</sup>,钟冬望<sup>①</sup>,白文良<sup>③</sup> 台阶爆破预裂缝宽度对降振效果的影响规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5953 爆破振动是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采用预裂爆破控制爆破振动效应,降低爆破振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预裂缝宽度是影响降振效果的关键指标。基于预裂缝降振原理,研究预裂缝宽度对优化预裂爆破设计、提高降振效果与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预裂缝宽度对降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结合爆破地震波构成及传递理论,分析了预裂缝对爆破地震波的降振原理,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预裂缝宽度对爆破地震波传递和衰减规律的影响。采用物理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实验,以质点的峰值振速为判据,针对不同预裂缝宽度时的降振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预裂缝宽度由2 cm增加到4 cm时,峰值振速衰减曲线下降趋势急剧,各测点监测的减振率显著增加;随后,预裂缝宽度继续增加到5 cm,峰值振速衰减曲线下降趋势变得平缓,减振率平均增幅为3.25%。随着测点与预裂缝距离的增加,振降效果也随之增加,但增幅会逐渐变得缓和,减振率总体呈现先急、后缓的趋势。 2025年01月09 00:00 2025年01 57 64 0 张奇峰<sup>①</sup>,马力<sup>①</sup>,张建国<sup>②</sup>,王晓民<sup>①</sup>,马宁<sup>①</sup>